10月10日上午,法学院在朝晖校区子良C512会议室召开“专利法律与实务微专业”课程研讨会。会议邀请了浙江京衡律师事务所专利法律部副主任郭锦春、浙江双实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延军、浙江专橙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孔妙、北京天驰君泰(杭州)律师事务所知产部主任王晓艳对“专利法律与实务微专业”的课程内容进行指导。法学院书记毛筱媛、法学院副院长张友连、国际知识产权法教研室相关教师、教学教务秘书等参加了会议。
会议伊始,主持人张友连副院长对参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并简要介绍了此次研讨会的背景和目的。张友连副院长详细阐述了微专业的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设想,以适应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对兼具法律、技术和产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在研讨环节,专家们围绕专利法律与实务实践展开了深入讨论和交流。浙江京衡律师事务所专利法律部副主任郭锦春指出,高校科技创新需要与产业发展、实务应用相结合,盘活高校专利转化途径,实现技术研究的市场成果转化。
浙江双实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延军认为,专利代理、专利诉讼技能与专利研发、申请、保护和转化运用的结合,是推动产业创新的关键链条。专利服务应始终贯穿于专利布局、技术研发、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专利保护、商业运营一整条产业链。专利服务的价值应从“文件撰写”升级为“创新赋能”,通过代理、诉讼、运营的全链条介入,将法律权利转化为产业竞争力。
浙江专橙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孔妙认为,专利法律实践案例愈发复杂,通常涉及多种权利问题的交叉和冲突,仅仅具有专利法方面的知识并不够,需要同时兼顾知识产权法、法理学、竞争法、商标法、著作权法、民商法等,夯实复合人才培养的法学基础。
北京天驰君泰(杭州)律师事务所知产部主任王晓艳认为,人才培养应结合实践需要,通过实地旁听判例、企业实操来强化对专利服务的认识与运用;专利服务应站在新的视角,融入到企业的制度构建与商业应用中。
本次研讨会,为“专利法律与实务微专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通过专家们的智慧碰撞和深入研讨,明确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院“专利法律与实务微专业”将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为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